本期话题,除了毒虫,赖清德还多了一个新称呼。对比“联合利剑”跟“海峡雷霆”,从瓮中捉鳖,到翁中抄网,到喷农药。
昨天,除了我之前节目介绍的1幅图、2个视频,我们东部战区还发布了一个动漫,叫《壳》,配了一首诗,叫“借壳欺世绿轰冲,倚外谋独攘内疯,造孽一家隔两岸,逆施民主毁繁荣”。
自此,赖清德之流除了“赖八万”“台独金孙”“美帝走狗”等等称呼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称呼,叫“毒虫”,台独的“独”谐音,有毒的“毒”。所以说,他注定的下场,就像动漫当中一样,被筷子这么一夹,夹到火上烤,直到烤成灰烬,粉身碎骨。
那么今天节目,我想再给他一个新称呼,叫“鳖”,学名甲鱼,俗称王八。
在这呢,我得给大家解释一下,我把它叫“鳖”,不是为了故意要骂它,骂他有什么用呢?而且我还算是一个比较儒雅、比较有涵养的人,平时几乎不说脏话。我之所以把它叫鳖,是因为我要讲一个道理,不得不把它比喻成王八。因为我们有个成语,叫“瓮中捉鳖”。
我认为,自我们2023年4月首次公布“联合利剑”这个演习代号,开展“联合利剑”一系列演习之后,以赖为首的一众台独分子,就相当于被宣判了,相当于成为瓮中之鳖了。
那么,自此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就转换成我们在什么样的时机、什么样的情况下、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怎么代价最小的方式,把这些个大鳖小鳖们,给它们给捞出来的这个问题了。
这其实呢,也是我大国渡河节目的核心。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尽可能不用“司马光砸缸”的这种处理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把鳖给弄出来。
对我们来说,缸比鳖重要,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不是鳖,而是缸。
因为,这个缸本来就是我们的,本来我们可以用它存存水啊、养养鱼啊什么的,结果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鳖给跑进去了,搞得我们一直把鱼养不起来、养不好,不得安宁,还把水也给我们搅混了,缸里水的水质破坏了,喝不成。
其实,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说,今天问题的本质,就是怎么把鳖给它弄出来。
但是抓鳖这个事,其实不太好搞。
为什么呢?三个原因。
其一,我们缸里的这些个大鳖小鳖,其实它们的警惕性还挺强,他在缸里待着,它除了有太阳的时候、趁我们不注意,出来透个气,晒个壳。我们一看它露头,我们跑过去,刚一伸手,它的头就又给缩回去了。
其二,除了警惕性强,它还很狡猾,它知道我们比较稀罕这个缸,估计我们不会砸缸,所以时不时一看我们忙其它事,还露个头,往缸外面四处看一看,看外面都发生了什么,我们在干什么。脖子伸出来伸的老长。
其三,就是这个缸比较深,我们如果把手贸然伸进缸里去抓鳖,有可能把鳖没抓住,手还被鳖给咬了。
所以我说,“联合利剑”一系列演习之后,这些鳖们就已经在缸里了,就看我们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时机,把这些个大鳖小鳖们,通过什么样代价最小的方式,给他捞出来。
那么最近,天气、水温、我们的这个缸和缸里的鳖,发生了一些变化。
就是说,天气、水温上去了,我们知道,鳖,它的习性,就是水温比较冷的时候,它不发情,水温升到20摄氏度以上,它开始躁动,发情、交配、繁殖。
而且一般鳖的交配活动主要集中在凌晨进行,公鳖骑在母鳖背上,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
但是最开始我们比较奇怪的就是,缸里的大鳖,不是只有一个公鳖吗?其它都是小鳖,没有交配能力啊?一个公鳖怎么交配,跟谁交配呢?
所以我们一查监控才知道,原来隔壁的那个鱼贩子王二麻子,有一天趁夜黑风高我们不注意,给缸里扔了一只母鳖,还隔三差五的给缸里扔鳖的饲料。
缸里的鳖,不仅开始交配、繁殖,生出来小鳖,不仅搞的缸的鳖越来越多,而且还越来越狂,还开始吃我们的鱼了。
那这就不行了,我们这就得尽快想办法把这些个大鳖小鳖给它搞出来。
那么具体怎么搞呢?
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搞?
在一个很深的缸里,我们要把缩在缸里、沉底的鳖,把它给整出来,还不能直接用手抓?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我们把我们几个年轻力壮的家庭成员叫过来,来,哥几个。咱哥几个这几天,把手头其它事先缓一缓、放一放,这几天咱把鳖捞出来算了;哥几个啊,这两天就别让人给缸里喂食了,鳖饿了自然会浮上来。
哥几个啊都在缸边站着,站累了搬个凳子,轮流值班,盯着缸、盯着鳖,另外,把咱抄鱼的抄网拿过来,注意啊,时刻关注啊,到时候捞的时候,可别把咱家的鱼给碰着了。
另外他大姨,咱这挺大一个缸、但是这个抄网巴子虽然经过加粗,加长,现在看来还是有点短,还得再加固加固,加长加长。他大姨说,好嘞,马上就好。
以上,这个抓鳖的场景,是我今天准备这期节目之前,我的头脑中自然浮现出来的,给大家说实话,其实我自己也没抓过鳖,如果屏幕前有朋友抓过鳖,请告诉大家你当初是怎么抓的。
昨天节目,我请大家关注一个细节,那就是这次我们除了解放军,我们的海警也有行动,而且动作不小。我们的多支海警舰艇编队,在台岛周边海域组织执法巡查,开展临检、拿捕、拦截、扣押等科目演练。
同时,我在总结这次我们演习特点第个4特点的时候,我还说,第四个特点,就是未来,我们不排除会出奇招,什么奇招?战略威慑与经济困台相结合。不信,我们可以走着瞧。
其实,我的这个分析、判断,来源并不高深,就是来源于抓鳖的这个逻辑。
今天我们东部战区公布的这个代号,“海峡雷霆2025A”,和对演习科目的具体的进一步介绍,其实证实了我的这个判断。演练科目新增,12个字,“查证识别、警告驱离、拦截扣押”。
那么这个代号的演变意味着,我们在逐步实施、检验对台岛能源通道(如高雄港、基隆港)的封控能力,甚至模拟切断外部能源供应。
那么这不就是,我们的几位家庭成员,搬了个小凳,坐在这个缸旁边吗?阻止有人再给缸里继续喂食,我们断了鳖的营养,讲到这,不得不说,没办法,这个过程中,可能我们的鱼,也要跟着受几天罪了,不过没关系,鳖抓出来之后,一切恢复正常。
好了,下面,回到军事问题上来,这样会让大家更容易理解,看的更清晰。
我们“联合利剑”系列的这个代号,首次出现在2023年4月,强调多军种联合行动与精准打击能力,核心目标,是通过“围岛进逼”“精打要害”等科目,展现对台海局势的快速反应和全域控制能力。例如,“联合利剑-2024B”,首次提出“综合制权”概念,涵盖制空、制海、制电磁等多维战场控制,标志着解放军从传统军事打击向体系化作战能力的提升。当时的这个动作,就是两个字,“亮剑”,给台独分子亮剑。如果用抓鳖的思路,就是初步“围缸”“亮抄网”了。
请大家注意,这次我们从2025年4月份启动的新代号“海峡雷霆”,首次出现“海峡”这个地理指向,并以“雷霆”凸显行动的突然性、高强度和全面性。强调威慑的压倒性和行动的不可逆性,暗示从战术反制转向战略围困,展现对台海全域的常态化管控能力。
演练新增“查证识别、警告驱离、拦截扣押” 等科目,战略层面意味着,我们在“围缸”“亮抄网”之后,开始“断供”,准备开始“抄网”。
那么战术层面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刚才我已经讲了,从“打击”到“封控”,这其实是战术目标的一次深化。
“联合利剑”,我们侧重的是“打点”跟“破局”,精确打击台军基地、干扰指挥系统等。你比如,“联合利剑-2024B”通过模拟摧毁东引岛导弹阵地、封锁外岛通道,削弱台军防御体系。
那么“海峡雷霆”,我们的侧重转向“区域封控”和“体系压制”,通过封锁台湾海峡中部、南部的航道,切断台岛对外能源和物资运输,直接冲击其经济命脉。
你看昨天,4月1日,高雄港就出现了液化天然气船因为军演折返的事件,这不就是平时负责给缸里喂食的伙计,我们给他请返,给他放假了吗?
这两个行动的核心差异,就是我昨天节目讲的第4个特点。
以经济、能源封控为杠杆,体现“软硬兼施”的一个综合施压的策略。
当然,从政治信号的释放上来看,这次新代号的变化,也意味着从“警告”到“震慑”的一次升级。
“联合利剑”,我们回应的主要是“台独”阶段性挑衅(你比如赖清德就职“两国论”),亮底线,通过高强度演训的方式亮明“武力惩戒”的底线。你看去年5月份的 “联合利剑-2024A”当时就明确讲,是为“对‘台独’的惩戒”。
但是“海峡雷霆”,直指我昨天节目总结的“六宗罪”,这种代号的升级背后,是我们对“台独”的容忍阈值降低,从“事后反制”转向“事前威慑”。
最后,从军事角度来讲,这次代号的变化,也同样体现了我们今天的军事能力,从“能力验证”到“常态化威慑”。
“联合利剑”,我们通过复杂科目(比如冷启动、多向抵近),来验证战区的联合作战能力,例如山东舰编队首次参与环台岛演练,展示航母作战体系成熟度。但是“海峡雷霆”,强调的是“常态化”与“实战化”。
你看这次的“凌晨突袭、无预警封控”等冷启动模式,以及军警协同执法,体现的就是“随时转战”的战备状态。
好了,说到这,我想基本说清了。
节目最后,老规矩,三句话。
第一句,代号的变化,体现威慑层级的提升,从“精准打击”到“全面封控”,覆盖军事、经济、法律多个维度。
第二句,代号的变化,体现手段丰富性增强:新增拦截、封控等非致命性手段,兼顾威慑与统一进程的可控性。
第三句,代号的变化,体现政治决心的强化:通过名称与行动的联动,明确“台独”挑衅必遭严惩,同时传递“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底线思维。
这一演变既是对“台独”分裂行径的精准反制,也是对国际社会“一个中国”原则的重申,彰显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与现实能力。
朋友们,以后,我们不要说敲山震虎了,应该说敲树震虫,或者叫瓮中捉鳖。
另外,还有一点,未来大家可以关注,即然已经被定性成毒虫了,那么给岛上的毒虫们精准的“喷农药”,就不可避免了。拭目以待。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4月02日 20:19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