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第002章 最早的货币可能是鸡蛋

(本章内容于2018年5月在喜马拉雅平台首发)    音频播放链接:

今天上传《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第002章,题目是:《最早的货币可能是鸡蛋》。

我承认,这个标题有点标题党的味道。但我不是“标题党”,因为我在标题上用了“可能”这个词。

我的意思是说:最早的货币“可能”是鸡蛋。既然是“可能”,那就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我这样表达的意思是:最早的货币“可能”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任何一种普普通通的商品,比如鸡蛋。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文献中,有人统计,曾经当过货币的商品有2000多个,比如:牛、羊、盐、烟草、可可、贝壳、布帛、鳕鱼、糖、兽皮......实在太多太多了。

但是,我阅读到的文章中,我没有发现“鸡蛋”。但是这不影响我说“最早的货币可能是鸡蛋”,因为,不能排除“鸡蛋”成为最早的货币的“可能”。

我在第093章里面说过,在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沟沟里面,完全有“可能”把鸡蛋作为货币。而在二战的战俘营里,一根一根的香烟被比较普遍地当成“货币”。

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货币。至于他是否被历史文献所记载,那是另外一件事了。

这是关于货币认识的最原始的、最基本的出发点,这是理解货币的第一站。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如果用在这里,这个“道”,就是货币内在的、本源性的规律。

这个“一”,就是身边的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商品,比如鸡蛋。

这个“二”,就是下一章(第003章)所讲的金银。

这个“三”,就是我们现在天天见到的纸币,始于中国北宋。

这个“万物”,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眼花缭乱的货币现象,比如:美元霸权,缩表,扩表,量化宽松,负利率,降息,降准,汇率,期货,股市......总之,一切与货币有关的东西。

我这样说,是想强调,本章所说的、“最早的货币可能是鸡蛋”这个判断,是何等重要。因为,它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的那个“一”。

在2011年再版的《货币战争》一书中,作者专门写了《再版序言》。在这个序言的第二自然段,有这么一段话:“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有2000多种商品,担当过通货的职责,而市场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步淘汰了其他通货,最终选择了黄金和白银作为财富的终极代表。无论哪个地区,无论什么文明,无论何种宗教信仰,金银作为最广泛被接受的财富形式而变成了货币。”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说的货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钞票,专门术语叫纸币,其实最早的时候是没有这玩意儿的。最早的时候的商品交换就是用一个商品换另外一个商品,比如我用一头猪换你三只羊,用一只羊换四只鸡,用一只鸡换十棵白菜,用一棵白菜换一个鸡蛋。

但是很明显,这种交换方式很不方便。

比方说市场上有人想用鸡换羊。可是手头上有羊的人,他并不想要鸡,他想要猪,于是他们两个人就不能成交。要想成交,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你手上的东西刚好是我想要的,同时,我手上的东西刚好是你想要的。如果两个人手上都拥有商品,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手上的商品不是对方想要的,于是两个人就只能干瞪眼。

我们可以想想,这个条件是相当苛刻的,因为市场上的商品成千上万上亿,太丰富了,要想两个人刚好对上路,其难度系数虽然比相亲要简单的多,但还是很不方便的。

这种方式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一头羊可以换四只鸡,但我手上暂时只有一只鸡,我和你交换的时候,你很难把你那一只羊切成四块,分一块给我。这样,我有一只鸡,从道理上讲,我已经具有吃羊肉的资格,可是,实际上,我只能看着羊跑,而吃不上羊肉。即使你把羊给切割了,你给我的可能是羊腿或者羊头。等我过几天有三只鸡的时候,我再找到你,你把剩下的羊身子给了我。名义上,我拥有一整只羊的所有部件,可是这个部件拼凑起来,却不再是一头活羊了。如果我买羊的目的是吃羊肉,倒也罢了,如果我买羊的目的是要去养羊,那可就惨了。

所以这种交换形式,极大的影响了交换效率,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上述的不方便,人们就会去努力去找到一个大家都共同认可的商品,比如鸡蛋。不管你手上有什么商品,你都可以先把它换成鸡蛋,再用你换来的鸡蛋去换你想要的东西。比如你手头上有四只鸡,你想把它换成一只羊。可是卖羊的人不想要鸡,他想要的是猪。

怎么办?按老办法,那就没办法了!按照新办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先把鸡换成40个鸡蛋,用这40个鸡蛋换回那一只羊。那个卖羊的人,再用这40个鸡蛋想办法去买猪。于是皆大欢喜,大家都ok了。

这种情况下,大家的前提是都认可鸡蛋,于是鸡蛋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可以实现交换功能的商品,这个商品就叫做通货,这种通货就是货币的前身。

这种通货也就相当于是我们现在的钱的功能,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的那个时代,那时候的钱就是鸡蛋。

这个时候把鸡蛋当钱用。跟现在我们把纸币当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那个时候的鸡蛋不仅可以以钱的身份去换别的商品,而且它本身是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吃。而我们现在的纸币,除了能够用它去换别的商品以外,没有实实在在的使用价值。

这里只是以鸡蛋打比方。正如前面的文字说,“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有2000多种商品担当过通货的职责”

我们可以不去管这曾经出现过的2000多种商品是什么,也不用去管鸡蛋是否曾经担此重任。在这里,它只是一个比方。你只需要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类的东西就可以了。

总之,钱,在最早的时候根本就不是钱,而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这种商品曾经有2000多种。

也许你觉得,管它那个时候的钱是什么玩意儿,这跟现在有什么关系呢?时间过去这么久了?说这些东西累不累啊?

我要说,是有点儿累,但是很值得。因为我们现在的许多金融现象也好,货币战争也好,股市起伏也好,都与我们现在的货币不再具有实实在在的商品属性有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现在的货币都是实实在在的商品,那么货币战争就不会发生,美国人想剪全世界的羊毛也是不可能的,今天的中美贸易战也根本不会发生。

静思有我读书会

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静思有我读书会


作者:静思有我  2020-06-08 22:00  


2025促销:香港特价空间,最低仅需20元,可永久使用!
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