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内容于2018年5月在喜马拉雅平台首发) 音频播放链接:
战争是人类的灾难。灾难之下,生灵涂炭。
然而,对于金融资本来说,这也许是发财的好时机。
本章就是讲述了200年前这样的一个故事。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经常都在上演。
比如,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是一场灾难。一些企业举步维艰,部分人员生计困难,国家GDP下滑......
但是,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在疫情期间,福布斯榜上的600多位亿万富豪的总资产不降反升,上涨了4340亿美元。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股市上涨。
这,算得上本章讲述的200年前的故事的翻版。
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他讲的风,是顺风。这是一种发财的方式。
而另一种方式就是,在狂风暴雨中去寻找健康的鸟,它们可能被暂时吹落到了地面,但是,骤雨初歇之时,它们立刻会冲向天空。
灾难,历来就是金融资本抄底的天赐良机。
灾难,同时又是金融资本“做局”的绝佳场景。
谁又能保证,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没有人在美国股市“做局”?就像本章内容所讲述的那样呢?
公元1815年,距离今天已经有203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的中国是嘉庆二十年,中国的清朝乾隆皇帝的儿子——嘉庆皇帝正在积极准备查禁鸦片,但这在世界史上算不得什么大事。真正在世界史上算得上是大事的事发生在欧洲,那里正发生着一场决定欧洲格局的大战,交战双方的统帅分别是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威灵顿,交战的地点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的近郊,小地名叫滑铁卢。经此一战,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走下神坛,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囚禁之路,他统一欧洲的梦想从此覆灭。六年后,他病逝于圣赫勒拉岛。
经此一战,滑铁卢这个地名一夜成名,成为失败的代名词,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当说谁遭遇了失败,就会说他遭遇了滑铁卢。
上述信息都是广为人知的。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在这场闻名世界的战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围绕着这场战争的一场金融大战,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且,金融战的结果是,赢家所赚取的金钱,超过了拿破仑和他的对手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获得的财富的总和。可见,金融战的烈度丝毫不亚于拿破仑和威灵顿之间的热战的烈度。只不过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不那么高而已。
而作为一个关注金融,甚至想在金融方面有所斩获的市场投资人士来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注并研究这样一场金融战。《货币战争》一书第一章的名叫“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的这一小节里,对这一场金融战有精彩的描述。
这场金融战的过程大约是这样的:1815年6月18日,当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在滑铁卢这个地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在交战双方杀声震天、尸横遍野的关键时刻,在远远的山岗上,有一个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战争的发展。但是,他并不关心谁胜谁负。他只是想第一时间知道战争的结果,具体是谁赢了,对他来说并不重要。这个人就是当时的超级金融玩家——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眼线。一个金融玩家,对一场战争的胜负,关注到如此地步,我们不得不承认,金融说它是一场战争,毫不过分。
傍晚时分,结果出来了,结果是:英国人赢了。
这个人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在那里,他用高价找到了一艘船,横渡了月黑风高浪急的英吉利海峡,于6月19日清晨,到达了英国的福克斯顿岸边。在那里,它的主人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知道了战争的消息。
于是,一场金融战由准备阶段,进入实战阶段。
内森.罗斯柴尔德赶紧走进伦敦股票交易所,指示他的交易员大肆抛售英国公债,于是英国公债价格开始下滑。
下滑引起恐慌,人们都以为内森.罗斯柴尔德知道了战争的结果,人们都认为是英国人输了——当然事实上是英国人赢了。
在恐慌中,所有的人都加入了抛售英国公债的大军。 几个小时之后,英国公债的价格仅剩5%,也就是原来一百块钱的公债,现在只值五块钱。
在这个我们俗称的地板价上,内森.罗斯柴尔德的交易员们,却在用所有的钱去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两天之后的6月21日,战争结果的正式消息传到伦敦,那个消息就是:英国赢了。
于是人们又疯狂地追逐英国公债,英国公债的价格迅速就恢复到它本来的价格。这意味着本来一百块钱的公债,跌到五块钱的时候,被内森.罗斯柴尔德买进,然后价格又迅速恢复到一百块钱,内森.罗斯柴尔德赚了20倍。请注意,这里不是20块钱,而是20倍。两天,赚了20倍。
到此时此刻,伴随着热战的结束,金融战也在短短的两天之内完全结束——游戏终于结束了。
这里要强调一下一个关键点,金融战的结果是,金融玩家赚到的金钱超过了热战交战双方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如果泉下有知,会怎样看待这样一个结果呢?
当然,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这场金融战能够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关于这一点,我们下一次再说。
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静思有我读书会
作者:静思有我 2020-06-18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