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浅说:让金融走下神坛》第010章 想想买油条,汇率问题就简单了

(本章内容于2018年5月在喜马拉雅平台首发)    音频播放链接:

经常有朋友问我:怎样学习财经?有什么好的书籍?有没有靠谱的大师?

按理说,对于一个做了很多期财经节目的人,回答这些问题应该是举手之劳。

可是对于我来说,这却是一个极其难搞的问题。

因为我学习和思考财经的方式,从来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式,也没有一个靠谱的教材,更没有崇拜任何一个大师。

甚至,我没有任何具体的计划和打算。

我曾经调侃说:学财经,不是说你要找一个黄道吉日,然后沐浴,更衣,焚香,跪拜,最后庄严宣告:我要开始学财经了。

没必要搞得这么正儿八经,现代人做事往往过于注重仪式感。

我学习和思考财经的方式,就是无师、无迹,也就是没有老师,没有痕迹的意思。

那怎么学呢?那就是用自己的脑子跟着自己的思考走,从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个点点滴滴当中切入进去。

任何时候,我都在学。任何时候,你都不知道我在学。

反正我又不参加考试拿学位、拿毕业证,更没有人督促我学习的进度。所需要的,仅仅是一点点、一点点的真才实学。

这一章,讲油条和汇率的关系,算是一个例证。

最近听到了两个朋友吐槽。

一个说,汇率问题很烧脑。比方说,一美元原来兑换8元人民币,现在兑换6元人民币。那人民币的汇率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呢?他说,他每次在面临这个问题时,都要在脑子里面转几个圈才能得出结果,而转圈的方式又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自己默默在心里,把一美元对八元人民币换成一人民币兑0.125美元。然后再把一美元兑6元人民币换成一人民币兑0.167美元。然后再对比0.167和0.125,因为0.167大于0.125,于是得出升值的判断。但是这样一来,很费时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被这样一打岔,往往就没有再继续阅读的兴趣了,自己也觉得很烦。

另外一个朋友就针对这个朋友的这个问题进行吐槽。他说,他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因为他最早接触汇率问题的时候,是因为想起了他小的时候买他们家楼下的油条的事。一想到买油条的事情,他就立刻豁然开朗了,没有那么多的圈子要兜。这个朋友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的油条很便宜,最早的时候是一毛五一根,但是买的多,就可以有优惠,最常见的优惠是一块钱可以买八根。他说她们家就经常这样买,次数多了,他已经不记得油条是多少钱一根,他只记得一块钱八根。后来油条涨价了,变成两毛钱一根,但是仍然有优惠,那就是一块钱六根。时间长了,他也忘记了一根油条多少钱。他只知道,后来涨价了,一块钱六根。

这个故事倒是很有意思,相对于早先一块钱八根油条,后来一块钱六根油条的时候,油条肯定是涨价了。这是生活常识,不需要兜圈子就能明白,所以很好理解。于是他把这个现象放到汇率上来理解,就很容易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你到地摊上扫货,第一天你一百块钱买了八样商品。第二天你一百块钱买了六样商品。那么毫无疑问,你第二天买的商品的平均价格肯定要高于前一天。

其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升华一下对汇率升降的一种理解。

首先,要知道表达汇率的习惯。表达汇率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一美元等于6元人民币。等号前面是一种货币,等号的后面是一种货币。

第二种表述角度,就是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6。还是一样,"对"字前面是一种货币,"对"字的后面是一种货币。

总之,一言以蔽之,前面一种货币,后面一种货币。

那么规律出来了。

对前面一种货币的汇率的理解,按照常规思维理解,也就是说,数字上升,意味着汇率升高。数字下降,意味着贬值。

对后面一种货币的汇率的理解,按照反向思维的理解,也就是说数字上升,意味着贬值,数字下降,意味升值。

比如今年以来,美元兑欧元的汇率,年初是0.81左右,现在是0.86左右。所以对美元来讲,那就按常规理解,从0.81到0.86,数字上升,意味着升值。对欧元来说,那就反向理解,数字上升,意味着贬值。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如果再加上一句话,就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那就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表达方法是:一美元等于多少其他货币,或者说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是多少。这样以来,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元都在前面,其他货币都在后面。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对美元,你就正常理解,而对于美元以外的货币,你就反着理解。

不过有意思的是,造成这种困扰,以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却蕴含着很多关于货币的故事,关于这一点我们接下来再说。

关于这一点,我们下一次再说。

静思有我读书会

微信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静思有我读书会


作者:静思有我  2020-06-23 22:00  


2025促销:香港特价空间,最低仅需20元,可永久使用!
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