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验非核氢弹,媒体3个误导!是氢气弹不是氢弹,大家别上头

终南剑客

直奔主题。我们先来搞清楚这次媒体传播的链条。

这次关于“非核氢弹”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2025年4月20日,香港《南华早报》的一篇独家报道,援引的是我们中国科研机构的一个研究成果,什么呢?首次提出中国测试了一种“非核氢弹”的装置,随后,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争议、发酵。

《南华早报》这篇报道的核心内容,就是说,中国科研团队(中船重工某某某研究所主导)在内蒙古某试验场成功引爆了一枚重2公斤的“非核氢弹”,核心材料为氢化镁(MgH₂)。通过常规炸药激活后,氢化镁分解产生氢气并引发链式燃烧反应,形成温度超过1000℃的火球,持续时间达2秒,是同等质量TNT炸药爆炸时间的15倍。

所以说乍一听,“非核氢弹”,这不得了啊!需要常规炸药激活,形成超1000℃火球,能持续达到2秒,是同质量TNT的15倍。不得了!似乎我们搞出来一个颠覆性的战略武器。

所以正因如此,我看这次不光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被这个话题吸引,随后不少国际媒体也纷纷跟进、转载,包括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保加利亚《BulgarianMilitary》等外媒迅速跟进,甚至部分报道将技术描述为“环保氢弹”或“无核污染超级武器”,并推测,说它可能改变国际军事平衡。

再随后呢?再随后,我们国内一些自媒体也跟进,甚至有人开始演绎,把报道其中的“高温持续时间”篡改为“威力倍数”,称其“可烧穿航母甲板”或“颠覆战争规则”,进一步放大了技术争议。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经过今天上午的研究发现,《南华早报》这篇报道,他是有论文溯源的,相关实验细节可以追溯至中船重工某所2025年3月份在《某某制导学报》的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描述了氢化镁爆炸机理的基础研究,但是,没有提到军事应用。

所以说讲到这,核心的几个舆论争议和信息误读就出来了。

其一,这一次,把“氢化镁爆炸装置”称为“非核氢弹”,这个命名,你也不能说他不对,但是很容易把大家误导了。氢弹本质是核聚变反应,而这个装置氢化镁爆炸装置,仅仅是化学能的释放,两者存在根本差异。

氢化镁是什么?对现在制氢、储氢技术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今天很多储氢技术会用到氢化镁,氢化镁他是一种固态储氢材料。

它的爆炸机制、原理,就是氢化镁在高温或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镁,氢气与氧气混合后剧烈燃烧,形成持续高温火球。

那么就算我们讨论的是一种基于氢化镁的新型温压弹(空气燃烧弹),那么它也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氢气并燃烧产生高温火球。它的原理跟核武器的核聚变或核裂变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叫术语误导,或者叫技术本质的误导。

“非核氢弹”这一名称容易让人联想到氢弹的核聚变反应,但实际仅是化学能释放。部分媒体为吸引眼球,刻意强调其“核级”效果,这就是一种术语误导。

那么第二个误导,我认为就是数据选择性传播的这个误导。

很多报道突出“1000℃高温”“持续2秒火球”等参数,但是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些特性在常规武器中并不罕见,你说“1000℃高温”,让人感觉牛的不行?但是有没有告诉大家,温压弹的温度可达2500℃,并没有告诉大家原子弹的爆炸温度, 5000万至1亿摄氏度,大约太阳中心温度的3-7倍 。

爆炸后形成的火球温度在 100万至500万摄氏度 之间。而氢弹的爆炸温度,还远超原子弹。聚变反应初期温度可达 1亿至5亿摄氏度,相当于太阳核心温度的6-30倍 。

所以说,我认为这叫数据选择性传播的这个误导。

第一,技术术语、技术本质的误导。第二,数据选择性传播的这个误导。那么第三个误导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技术突破的误导。

说到底,虽然说如果这个技术未来得到军事应用,技术成熟并且量产,所谓的非核氢弹可以填补温压弹与钻地弹之间的火力空白,适用于摧毁地下工事、轻型装甲等目标;

但是说到底,它只是常规武器的优化升级,算不上颠覆性技术。它的核心价值在于热效应与成本优势,而并非“核级”的威慑力。

那么这一次,你看很多媒体自媒体为了吸引流量,模糊技术边界并夸大效果,甚至混淆概念,甚至标题党,我认为我们大家还是要结合权威的学术论文和权威专家的解读,来理性判断。

而且我认为,我们还是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不良媒体,刻意把所谓“非核氢弹”与“中国威胁论”挂钩,声称其可能“改变军事平衡”。

未来我们官方舆论应该做好这种舆论反击的充分准备,核心两点,一、 该技术尚未实战化,仅处于实验室阶段; 二、威力和适用场景有限,无法替代核威慑的战略作用。三、属于正常民用试验,从而 避免被借机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同时这也符合我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及低调发展军工的策略。

今天节目最后,老规矩,三句话,总结一下。

第一句,今天我们的好东西出来的很多,很快,这无形中拉升了我们大家的预期,但是,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还是要理性,还是要低调,这其中不光需要我们的媒体更谨慎更细心,也需要我们大家擦亮眼睛,睁大眼睛,避免被误导。

第二句,宣传中国装备发展,当然非常有必要,也非常重要,但是莫夸大技术效能,对公众形成误导是一方面,更重要另一个方面,导致对手、导致左邻右舍形成战略误判 。因为往往好心办坏事。

第三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夸大。伟人早就说过,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道德经也早已提醒我们,反者道之动。

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始终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为目标,而非追求“超级武器”的噱头。

节目最后,告知粉丝们我未来的行程,结束青岛海军节,我要回长沙了,为什么说回长沙呢?因为长沙是我的母校国防科技大学所在地。今天,我将受邀“以高地文化大使”的身份,回母校国防科技大学参加学生节,拜访我的老师,与师弟师妹们交流。过去20年,多少次梦回母校,这次得以成行,很激动。


终南剑客微信号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4月23日 20:26  陕西

2025促销:香港特价空间,最低仅需20元,可永久使用!
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