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巴为何能打掉印军战机?4大优势,中式装备战斗力初显

终南剑客

本期话题,《降维打击》第3集,巴基斯坦为什么能打掉印度战机?

直奔主题。我认为,这次巴基斯坦能够击落印度战机的核心原因有四,这也是巴基斯坦空军的4个优势:技术代差、体系化作战能力、训练水平、战术创新。

先来看技术代差。

这个技术代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超视距打击和导弹性能。

必须要提的,就是PL-15E超远程空空导弹,不仅射程有优势,导弹发动机也有优势,从而速度有优势。

巴基斯坦装备的PL-15E导弹,(中国PL-15出口型)最大射程145公里,远超印度“流星”导弹(120公里)和“阿斯特拉”导弹(110公里)。

这次,巴基斯坦枭龙 Block3战机通过ZDK-03预警机引导,实现200公里外“发射后不管”的超视距打击,迫使印度阵风战机撤离。

再就是PL-15E的发动机,双脉冲发动机:PL-15E末端速度达4马赫,18G过载机动性远超印度导弹,可精准拦截高速目标。

另外一个代差优势,就是雷达与数据链整合的优势。

雷达,叫KLJ-7A雷达:JF-17 Block3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170公里,是印度苏-30MKI N011M雷达(140公里)的1.2倍,可以提前锁定目标。

再就是双向数据链,就是说PL-15E导弹与ZDK-03预警机、歼-10CE战机形成“发现即摧毁”链路,实现多批次导弹饱和攻击。

这是一、技术代差。那么由于技术代差所构成的第二个优势,就是体系化作战的优势。

用一句专业术语叫“从单兵种到网络中心战”。

通俗讲,就是说巴基斯坦的“预警机-战机-防空系统”可以实现联动。

为什么能实现,我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的。

巴基斯坦的我们出口版3架ZDK-03预警机与5架萨博2000预警机,构成“双轨制”指挥网络,通过Link-16数据链引导歼-10CE和JF-17 Block3协同作战,而印度的A-50I预警机因数据链不兼容,无法与阵风战机实时共享信息。

另外,除了自己的指挥链路能实现双向联动。巴基斯坦其实也有一定的电子战、电子压制能力。

巴基斯坦通过东方大国给的JN-1101F电子战系统干扰印度雷达与通信,上个月,2025年4月冲突中迫使4架阵风战机因“失联”被迫返航,复刻2019年米格-21被俘事件。

那我讲到这,巴基斯坦的前2个优势,技术代差、体系化作战能力优势,怎么来的,大家应该知道了。

就是一句话,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体系以中式预警机、数据链和电子战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一套高效率装备体系 ,从而形成了“发现-锁定-打击”的一个闭环,依托中国技术支撑的“信息链闭环”,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这也是这一次巴基斯坦敢于跟印度碰硬,以小博大的底气所在。

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巴铁手里的东西便宜。

你看这一次,巴基斯坦部署的红旗-16防空导弹(射程40公里)和红旗-9P(射程200公里)形成多层拦截网,单枚成本仅为印度同类系统的1/3,可消耗印度战机的导弹库存。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这一次,巴方就是通过密集发射红旗导弹迫使印度放弃空袭计划。

而且这种能力,其实不仅空军,巴铁的陆军也一样。

你再比如说,SH-15卡车炮:400门SH-15卡车炮(射程53公里)与北斗导航系统结合,可在10分钟内覆盖印度M777榴弹炮阵地,成本仅为印度“布拉莫斯”导弹的1/3。

再比如说,巴基斯坦:霹雳-15导弹成本仅为印军“阿斯特拉”的1/3。印度:S-400系统单套54亿美元,而且,大家知不知道阵风战机维护成本占印度军费的多少?12%。

换句话说,巴方依托中国全产业链支持,实现“低成本高效能”对抗。

所以说,如果对未来推演,综合评估。

在局部冲突当中,巴方在制空权、精确打击、反舰能力上形成局部优势,依托中国装备的体系化协同,可压制印军传统数量优势。

全面战争:印度凭借兵力(145万 vs 67.5万)、军费(741亿 vs 100亿美元)和工业基础(坦克年产能400辆 vs 200辆)可能占据上风,但巴方核威慑与区域拒止能力将限制印军行动。

长期消耗:巴方后勤体系(北斗调度+本土维修)与经济韧性(中巴货币互换300亿人民币)优于印度的“万国牌”依赖。

关键差距:印度在战略投送(航母)、空军规模(794架 vs 200架)上占优,但体系化作战能力落后一代。巴基斯坦通过中国装备的“精准补强”,将局部劣势转化为非对称优势。

此外,这次之所以巴基斯坦能把印度飞机打下来,除了以上所讲的技术代差优势和体系化作战能力。还有两个原因,一是飞行员素质、训练强度、训练水平。

巴基斯坦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长220小时,是印度飞行员(110小时)的2倍。

2019年空战中,巴基斯坦F-16飞行员诺曼·阿里·汗就以单机击落印度米格-21,展现高超战术素养。

那么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巴基斯坦的战术创新与实战经验积累了。

近年来,巴基斯坦空军采取主动电子干扰+超视距打击组合拳。例如,2019年2月空战中,巴方通过干扰印度米格-21的雷达,配合AIM-120导弹将其击落。这次的冲突中,巴方同样干扰“阵风”战机的通信链路,使其沦为“盲机”,最终被迫撤退。

此外,歼-10CE飞行员专攻中低空缠斗,针对印度苏-30MKI机动性不足的弱点设计战术。而印度飞行员则因训练资源分散(需兼顾俄制、法制战机),实战经验差距明显。

而且,巴基斯坦还实现了地形优势下的前沿部署与快速反应。

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边境部署红旗-9P远程防空系统和枭龙,可在印度战机起飞后3分钟内完成锁定。而印度空军基地距离前线较远(如苏-30MKI驻地阿姆利则距克什米尔约500公里),反应时间不足。

总结一下,目前的印巴冲突,可以讲,还是一种在核威慑下的有限战争。因为不仅印度有核,巴基斯坦也有核。

巴基斯坦部署“沙欣-3”战术核导弹(射程600公里),明确警告印度不得突破克什米尔红线。这种“以攻代守”策略迫使印度在常规冲突中保持克制。

节目最后,老规矩,三句话。

第一句,巴基斯坦击落印度战机的核心在于“东方大国技术赋能+体系化作战+战术创新+训练水平”的4重叠加。

第二句,对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此战打破了“数量即优势”的传统逻辑,证明在现代战争中,体系整合与针对性设计比单纯装备堆砌更具决定性。

第三句,此战印证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路径的前瞻性——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别人提供想象我们负责实现,再到未来我们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实现,打造非对称优势,这才是未来大国军事博弈实现“降维打击”的大道、规律。


终南剑客微信号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5月07日 20:54  陕西

2025促销:香港特价空间,最低仅需20元,可永久使用!
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