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启动夏季攻势,普京4招夺战略主动!战争与音乐有“3个共同”

终南剑客

本期话题,普京最近用的这4招,您看懂了吗?普京为什么后悔没学钢琴?《降维打击》第6集,战争与音乐的关系。

如果您持续的关注俄乌局势,您会发现。最近几天,俄军的春夏攻势其实已经开启了。在俄军这次攻势结束之前,俄乌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和谈根本不可能开始。

5月14日,俄军导弹袭击乌克兰东北部城市苏梅;14日,乌方赫尔松州州长说,13到14日凌晨,包括赫尔松市在内的约35个地区遭到俄军无人机袭击和炮击。

5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已经攻占两处重要定居点:一是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物流枢纽波克罗夫斯克附近的“诺村”;二是邻近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市的托尔斯克镇。

一看俄军这几天持续加力,同一天16日,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在Telegram上说,“俄罗斯将对乌克兰的进攻转为消耗战,正动用总兵力多达64万人的联合部队”。

过了一天,5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再度宣布,过去一周内占领了乌克兰东部6个定居点。

在过去对俄乌冲突的观察当中我就发现,其实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的消息挺准的、消息比较灵通,17日,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讲,目前俄军已推进至顿涅茨克地区,控制了至少6个定居点。

再过一天,5月18,俄罗斯国防部再次通报,说“东方”集团军再下一城,拿下顿涅茨克地区的博加特尔居民点。

同一天,18日,乌克兰空军称,乌方记录到俄军无人机攻击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包括沙赫德在内的273架各种型号无人机,其中88架被摧毁,另有128架偏离轨道。无论乌克兰空军的这个说法有没有水分,重点是俄军这次无人机袭击的目标。

哪里呢?3个方向,一、中部的基辅州;二、东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三、顿涅茨克州。

乌克兰有博主说,俄军主要打击其中一个目标是乌克兰的瓦西里科夫空军基地,以及配套的大型后勤中心。就在基辅州。

再过了一天,

5月19日,俄罗斯再次使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乌军工和能源设施,同时在顿涅茨克地区恰索夫亚尔市地区对乌军发起攻击。

乌军也使用无人机、无人艇及导弹频繁袭击俄罗斯本土目标。值得一提的就是,就在昨天,也有消息讲,说乌克兰特种部队一个叫“熊弩战队”,还在库尔斯克州使用无人机追踪一架俄军的卡-52直升机,接近时远程引爆无人机炸弹,击落俄军直升机。另外昨天也有乌军持续进攻库尔斯克方向的特特基诺的报道。神奇吧,俄军把乌军已经基本彻底的赶出了库尔斯克,乌军直到今天为止,还在攻击库尔斯克,足以可见,今天乌军打的是什么仗?打的是政治仗。

那么今天,520,最新俄军的战报,俄军再下一城,完全控制了卢甘斯克的罗曼尼夫卡,并继续向东推进。

好了,介绍了以上具体的情况,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什么,听一听乌克兰人自己怎么说,乌克兰陆军预备役军人委员会主席季莫奇科说:“当前,俄军正在向重要地区发动最强进攻"。

再来听一听俄罗斯比较权威的军事专家尤里·波多利亚卡怎么说。

说:"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没有获得如今的兵力优势。目前前线的整体兵力比1.5比1,俄军占优。在主攻方向上俄军人数优势更明显。俄军现有军力足以发动辅助攻势,令敌方预备队无法像去年一样,灵活机动出击。而乌军的预备兵力显然非常匮乏。这一因素令我们对2025年夏春战役取得佳绩充满希望。"

讲到这呢,我和大家分享我观察俄乌冲突最近几天的一个体会,就是最近几天,德国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是不是经历了一次政治斗争,集体表现冷静不少,除了昨天我节目讲的防长皮斯托留斯说现在不是讨论向乌克兰派兵的时候,到最近你看,“德国之声”评价说,俄罗斯计划展开夏季攻势,俄罗斯在结束夏季行动前不会真正重返谈判桌。还援引德国一名高官的话说: “俄方很清楚,如果停火30天,乌军将挖掘更多的掩体、制造更多的无人机,令俄军伤亡倍增。除非前线陷入僵局,否则任何一方都不会坐回到谈判桌前。”

由此可见,我估计最近德国内部高层的风向有所改变。好了,不展开,不跑题。

以上,我介绍了这么多情况,大家来说一说,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的背景下,俄军攻势如火如荼之际,今天的普京,是不是正在通过外交手段,为战场上的俄军争取时间呢?

我认为是的,我总结普京最近用了4招,这4招,效果都比较明显。

第1招,就是通过外交谈判:以“拖延”战术来换取战场的主动权。或者说,通过一系列“战术性的对话”,来分散了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争取战略的主动和进攻的窗口期。

就是过去的一句军事名言, “当外交谈判陷入冗长拉锯,战场上的枪炮声反而能获得喘息与推进的空间。”

那么第2招、就是通过舆论重塑国际认知,削弱敌方士气。

包括你看普京在国际场合多次强调“库尔斯克收复行动的合法性”,定义为“反恐战争”,这一外交话语策略直接影响了国际舆论风向。

通过把侵入库尔斯克的乌军定性为“恐怖分子”,俄方成功在国际社会制造认知分裂:部分国家因反恐共识对俄行动保持沉默,而乌克兰则陷入道义辩解的被动。

哎,这是我认为这次俄乌冲突当中俄罗斯在舆论战上打的一场翻身仗。

那么普京的第3招,就是昨天节目我介绍的,一看欧洲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欧洲和乌克兰不是铁板一块,通过分化对手联盟,来缓解战略压力。

普京的第4招,我总结叫“以空间换时间”。

如果你仔细盘点普京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包括与朝鲜的协议、包括与伊朗的协议、包括与非洲的互动、包括深化与我们的合作、包括红场阅兵,你会发现,普京正在采用这种“多极外交”布局,间接的为前线俄军减轻了国际压力。

我过去呢,是一名军事教员,讲到这我插一句,就是说,其实大家平时不要一听“军事教员”“军事专家”“军事大V”,一听感觉是不是军事方面什么都懂,其实不是的,今天情况发现变化太快了,有很多也不懂,也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

你比如说,我过去长期研究二战史研究军事历史,其实我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想不太明白,就是过去那么多评价战争与音乐的关系,说战争与音乐之间有相通之处,我想不明白怎么战争与音乐之间还有想通之处。怎么想也想不通。

但是最近通过观察、学习、思考,有了一点感触。你看,最近普京讲了一句话,说他自己后悔没学钢琴。其实我自己也后悔没学钢琴,小时候条件差,一没老师教,二,你身边就没钢琴。三,现在有条件了,天天更新节目,没时间学钢琴。

那么,我就在想,普京为什么后悔没学钢琴?他到底内心怎么想?我当然不知道,但是我说你看,联系到俄乌冲突,普京最近外交层面的频繁动作,本质是为俄军的军事行动创造“时间缓冲带”,与时间进行博弈,“以空间换时间”,这其实不就是一种对战争节奏的掌控吗?

纵观全局,今天普京的外交手段与俄军的军事行动呈现出高度的战略协同。今天的普京一定希望,当国际社会仍在争论谈判桌的利弊时,俄军已悄然在战场推进中改写局势。战争是一门艺术,战争的节奏就是要跟音乐的节奏匹配。

由此,我又想到了几句军事名言。所以今天节目最后,老规矩,三句话。这三句话,包含着我对战争与音乐节奏之间关系的理解,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探讨。

第一句,西方所谓“军神”克劳塞维茨,“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暴力行为,其节奏取决于意志的强弱。”什么意思呢?这是战争节奏与意志强弱的关系,战争的双方都在不断的动态评估对方 “意志力”的强弱,从而把握战争节奏。

第二句,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战争的音乐是破碎的节奏,但破碎中仍有旋律。” 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暗示战争中的混乱与秩序并存,如同音乐中的不协和的音程最终会回归和谐。所以也有句话叫 “节奏是战争的脚步,旋律是胜利的旗帜。”

其实呢,关于节奏,我们《吴子兵法》当中还有一句,“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这是《吴子兵法》对战争节奏的理解,

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音乐,但其中“分合为变”的节奏思想与音乐中的对位法、强弱变化异曲同工。

不过最经典的还是我们的《孙子兵法》,后来被日本的武田信玄学走了,到了日本它叫“风林火山”,后来形成了日本的武士道,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这四种状态对应四种节奏,与音乐中快慢强弱的变化形成对应。

但是我想,日本,就像《狂飙》中的高启强只学了《孙子兵法》一样,他没有在学兵法之前学《道德经》,他们要是先学了《道德经》再学孙子兵法,可能不会最终落到如此下场。

所以说,我的第三句,还不是这一句,我认为最牛的战争节奏还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当中的一句,8个字,“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牛的战争节奏,其实是无声的“节奏”,战争与音乐的终极意义最终汇聚于共同3点,一、蓄力;二、威慑;三、反思。

什么意思呢?

老子《道德经》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与孙子兵法的“无形之胜”异曲同工。音乐当中的留白,与《道德经》当中的“大音希声” 异曲同工,与兵法当中的“无声威慑”异曲同工,我《降维打击》系列节目的思想也与这些思想异曲同工,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有时候休止符或者减弱的收尾,比强烈的音符更具有张力。

最后,今天是520,借此机会,感谢大家支持,不可能请大家每个人吃饭,但是,希望我每天的节目成为您的精神大餐,520说一句,粉丝们我爱你。


终南剑客微信号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5月20日 21:28  陕西

2025促销:香港特价空间,最低仅需20元,可永久使用!
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