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无人机大战,逼近莫斯科!深圳无人机大会给“降维打击”答案

终南剑客

本期话题,《降维打击》第7集,从俄乌无人机大战到深圳无人机大会的思考,无人机战争与技术文明的十字路口。

4天前的2025年5月18日,乌克兰空军称,记录到俄军无人机攻击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包括沙赫德在内的273架各型号无人机。

昨天,2025年5月21日,乌克兰还以颜色,俄罗斯防空系统宣称击落370余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部分目标直指莫斯科,迫使机场短暂关闭。

明天,2025年5月23日,我们深圳将举办第9届世界无人机大会。

当以上这些信息在我的头脑当中交织的时候,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在思考,当无人机技术站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当莫斯科的天空与深圳的展馆,构成了当代世界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无人机划出的硝烟轨迹,一边是科技乌托邦的蓝图。这把无人机技术所造就的战场革命、科技革命的“双刃剑”,人类又该如何驾驭?我们中国又该如何驾驭?

我在思考,持续3年的俄乌冲突,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战术的“试验场”。这一次,乌克兰利用低成本、集群化无人机对俄罗斯后方战略目标实施“蜂群打击”,而俄罗斯则以防空系统升级与电子战反制,形成攻防博弈的“军备竞赛”。这一次,乌军突破莫斯科防空网的尝试,暴露了传统防御体系的脆弱性;而博尔霍夫斯基半导体厂的遇袭,更揭示了无人机攻击对军事供应链的“斩首效应”。这种“非对称战争”模式,正重塑现代战争的逻辑:无人机不再仅是辅助工具,而是决定战场节奏与战略威慑的核心。俄乌用鲜血和生命告诉人们,能运送外卖的无人机,也能仍炸弹,带给全世界的,是一场军事革命。

但是我同样也在思考,无人机也正在给人类带来便捷和福音。即将开幕的第9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就是一个典型,不仅民用无人机在物流、救援、农业等领域创造万亿级经济价值,深圳作为全球无人机之都,正推动技术普惠;这次大会设置的“军事与民用技术边界”论坛,就是将直面无人机滥用的国际治理难题,这场大会,不仅正在筹备着一场关于未来天空的科技盛宴,其实还肩负着“和平的使命”。

实际上,关于我提出的这个未来之问,其实历史早已给出答案,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滥用风险——从火药到核能,人类总在毁灭与创造间摇摆。

如今,无人机技术的去中心化、智能化特征,使其更难以管控。破解这一困局,需要超越“军备竞赛”的零和思维:在军事领域,以国际公约限制攻击型无人机扩散;在民用领域,以技术共享促进人类福祉。正如这次大会所讲“连接天空,连接未来”,答案或许在于——让无人机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而非割裂文明的利刃。服务于文明进步,而非沦为战争的帮凶。

那么对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就是我《降维打击》系列节目所发出的呼吁,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抢夺先机,具备降维打击的能力,因为,城市空中交通的解决方案,就是未来行成“降维打击”能力的路径。

今天我就在想,中国蓬勃发展的无人机,未来应当充当什么角色呢?

其实这次我在深圳,已经找到了答案,就是应该肩负起制衡、维护世界和平的角色。如果说无人机是一把利剑,应当也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是82年出生,今年43岁。深圳,大我两岁。但是,今年45岁的深圳,依然像一个在晨光中奔跑的少年,看起来比我还有活力还有激情。

今天,我穿梭在全球顶尖的无人机企业,我看到一张张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善意的脸庞,使我更加坚信,这把利剑,应当也必须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今天节目最后,老规矩,三句话。

第一句,当我手中握剑时,我恐惧的是自己;当我放下剑时,我恐惧的是世界。

第二句,剑若落在恶人之手,只会带来死亡;若在义人之手,则斩断邪恶。

第三句,圣人用兵,以仁义为本。刀剑无眼,唯德者驭之。

今天节目最后,给大家预告一个事,我来到深圳,我的忘年之交,黎建南老师也在深圳,明天晚上8点,我将作客黎老的直播间,畅聊中国文化,我们不见不散。


终南剑客微信号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5月22日 20:08  陕西

2025促销:香港特价空间,最低仅需20元,可永久使用!
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