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守正创新的规律,为什么深圳仍是少年。3点感触,1个遗憾。
这次我4天3晚在深圳,几方面印象很深。
一是深圳很热,这种热就像深圳人的热情。使得万物生发,充满活力。
二是深圳年轻人很多,融入其中,似乎本来没什么活力,你都会变得有活力。
三是虽然深圳已经45岁,但是看起来依然像一个在晨光当中奔跑的少年,创新创造的氛围依然非常浓。深圳仍是少年。
这几点感触,我总结就是3个字,圳能量,今天的深圳,非常具有圳能量。
那么今天,我们的各个省市地区都想打造自己的六小龙,如何能获得这种圳能量呢?我觉得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非常重要的话题了。这就是解读守正创新的密码。
这个话题非常大,今天我讲我这次的几点感触。这些感触我总结3个关键词,开放、学习、守正创新。
我想口号大家都会喊,什么“构建创新制度环境、吸引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文化”,口号大家都会喊,但是这次在深圳我就在想,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作为我们企业、个体,到底有没有规律?我认为是有规律的,这3个关键词,开放、学习、守正创新。它有它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性。
今天我不讲大道理,我讲几个事,相信大家听完自己就悟出来了。
第一个事,就是我们实干出来的这套经验,我们自己很多人可能还没发现,还没有很好的意识到、总结出来、悟出来,在20多年前,高盛的前主席,叫约翰桑顿有一次在我们北京的演讲当中,他就总结过了,当时他就明确表达了对中国崛起的信心。大家注意,这是20多年前,今天听来对我们也非常有启示。
他原话这么说:“当我第一次花费很多时间跑中国,是在九十年代,我当高盛亚洲主席的时候,一直持续到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中国的体制刚刚开始开放,他们开始推动国有企业进入西方市场。而我那会儿刚好在中国,职位也高,所以我能够正好在最佳的时间里,最合适的位置上,当时中国非常需要外部建议。
让我印象深刻的1点是,中国领导层几乎在所有议题上,不是所有,但几乎每个议题,都以一种系统性的方式保持开放态度。他们的出发点是:世界上总有人比我们更懂这个问题,把那个人请到北京来,把他的脑子榨干,好好研究他说的内容,看是否适用于我们,然后加以改进和本土化,最后执行落实。
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这么做,……一对一的交谈。因为他们知道在交流的时候,能够获得非常高质量的信息,来自那些并不为他们工作的人,他们的高质量的信息也在反向传输。
那么我说的第一个关键,开放,什么是开放,这就是开放,开放不是放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当中。
那么开放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我说的第二个关键词,学习。为了学习。
学习是创新的规律,创新绝对不是坐在办公室里面,门一关,把自己锁起来,闭门造车,凭空创新。创新的规律一定先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后,有了创新的积累,“我们通过技术积累、凭借吃苦肯干,依托我们的优势,守正创新,从而达到‘别人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实现’”,那么最后的一个阶段,最高阶段,就是我们走入无人区,“我们在充分了解我们的情况和对手情况下,我们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实现”。
但是这种创新要实现最终的目标,他一定不是仅仅“创新”两个字,因为创造一个新的东西,360度,范围太大了,你往哪个方向走呢?那一定是在“守正”方向上的延续,光“守正”是守正是不够的,必须要加两个字,连起来叫“守正创新”。这就是《孙子兵法》当中讲到,“以正和,以奇胜”,甲乙两个人下象棋、下围棋,你们两个人子是一样多的,如果有一个人的子少,那这把棋在下之前,结果已经定了,你少了子,你想赢很难。但是在子相同或者相当的情况下,就看谁能差异化竞争,这就是“奇”,这就是守正创新。
这次我去深圳,先后参观了3个展,第一个展,简称叫“文博会”,全称叫“第21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二个展,叫“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第三个展,叫“2025第9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暨2025国际低空经济与无人系统博览会”。
这3个展看完,我的感触就是,深圳的创新之所以成功,就是在于“守正创新”,什么意思,就是在坚守的同时创新,而不是全盘复制别人,一定是在坚持自己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优良传统创新,在正的基础上,融合,实现多个维度多个方面的融合,你看,实际上这就是《哪吒2》当中讲的,哪吒与敖丙的融合,灵珠与魔丸的融合,红与蓝的融合,正反两个方面的融合。
我今天在回西安的飞机上,把这个内涵粗略总结了6点。
一、 就是坚守方向,以制度创新保障发展底线。你既没有政策、也没有保障、也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更不去思考风险防控的办法,守正创新无从谈起。
二、 就是打造一个生态,什么生态呢?市场驱动的生态,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一个生态,我讲到这我想说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因为企业可以主导的创新体系,但是地方政府肩负着配置市场化要素的重任,这就需要有为的政府,而不是躺平的政府。你看最近,我们从上到下,就调整处理了不少“躺平式干部”。
三、 就是实事求是,吃透国家战略方向,从实际出发考虑自己的产业迭代,通过迭代实现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你这个地方到底你的产业优势是什么,你首先要搞清楚,一方面,不能一味跟着人家学,别人搞什么你搞什么;另一方面,也不能不跟着人家学,本来自己很有优势的领域,结果别人赶上来了,自己还不慌不忙,吃老本。把一手好牌打烂,最终一定会被拍在沙滩上。
四、 就是要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开放协同,嵌入全球的创新网络。今天全球的科技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全球正在悄悄编织哪些创新网络,我认为这次你如果去这几个展看一下,一目了然,未来世界就在眼前。
五、 我认为就是用我们中华文化赋能,创新一定要用中华文化赋能,把一个赛道做深做精。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中国创新领军的几家企业,哪一个不是强调工程师文化、强调工匠精神、强调 “工匠型创新”。
六、 我认为就是在创新当中平衡发展与安全,要实现可持续的创新。不能东施效颦、为了创新而创新,结果把正的底线都没守住,最后扭了脚。
好了,今天节目,简单谈了这次深圳行的感触、谈了“如何获得圳能量”,谈了为什么深圳仍是少年。
那么这一行,有没有遗憾呢?我认为也是有遗憾的。
那就是,我看这次我们这么好的展,人潮鼎沸,我们不仅参展的企业多,参观的企业也特别多。也有不少外国的朋友参会。
人挤人,人特别多。但是我发现有一点,我们的学校组织同学们来参观展览的并不多。
因为未来在于他们。人创新的动力源泉往往就在少年到青年这个阶段,往往少年心中的一颗创新的种子,在未来能长成参天大树。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感谢45岁,但却依然像个在晨光中奔跑的少年的深圳,这次带给我的思考。
那么大家说说,我今天所说的,是不是守正创新的规律呢?
抛砖引玉。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5月24日 22:41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