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中美角力,谈判桌内外,3个看点。
当大家看到这期节目时,为期两天的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已经在英国伦敦落幕了。
谈得怎么样呢?
先来听一听我方通报:“双方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就各自关心的经贸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措施框架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双方彼此经贸关切取得新进展。”
再来听一听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怎么说:“双方已达成实施日内瓦共识的框架,如果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将予以实施,而达成框架只是第一步,以消除美中经贸方面的负面情绪。”他还特别提到说,“稀土和磁铁问题预计将在框架中得以解决。”
大家听到没有“预计”,并不是“确定”。“如果”获得,“将予以实施。”也就是说,一方面,核心问题我们没有完全松口。另一方面,有具体事项超出美方代表团权限,最终拿不了事,回去得禀报大王。
无论如何,总体看来,这次两边对会议成果作出的表述基本一致,在解决经贸分歧的道路上,算是沿着相向而行的方向,共同迈出一步。
至于距离最终解决还有多远,我认为主要取决于,特朗普政府能否真正履行共识,信守承诺,在后续对话中是否继续相向而行。
今天谈到这个程度,相信我们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当初美国人那种居高自傲傲慢的锐气减了,那股“从实力地位出发”的劲没了。
为什么没了呢?怎么没的呢?以后还会不会老毛病再犯呢?
我们来看谈判桌外的另一个事,这个事就是,就在中美两国代表团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的同时,在西太平洋,另一场较量几乎同时拉开阵势。
6月10日,中国海军官宣:日前,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等海域开展训练,检验部队远海防卫和联合作战能力。
其中哪些看点,我总结3大看点。
第一大看点,我总结,就是7个字,“甩掉跟踪破岛链”
今天上午,我整理过去半个月内、由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发布的通报,我突然发现了这次中国海军双航母的动向的双重意图,这两个意图也对应了我们《三十六计》两个计,第1计“瞒天过海”,第6计“声东击西”。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事实上,我们两艘航母编队当中的辽宁舰编队,早在5月27日穿过宫古海峡,从东海进入了西太平洋。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时间派出护卫舰和飞机跟踪监视。随后的几天,辽宁舰编队一路南下,于5月30日机动至菲律宾中南部以东百海里远的深海大洋。而日方发布的第一阶段跟踪航迹,也就到此为止了。虽然没有明说,但原因显而易见:这个位置,已经离日本本土太远了,即便从冲绳岛起飞的侦察机也是航程有限、鞭长莫及。
而近距离跟踪的护卫舰,既没有补给舰支撑,也没有友舰接班,考虑到自持力的问题,只能调转折返。换个角度,举个例子,日本这次把我们航母送到他们村口目视距离以外,送再远自己就回不来了。哎,大人,终于送走了,小的恕不远送。
但是,仅仅过了8天后,6月7日,辽宁舰编队再次出现在日本海自面前,位于南鸟岛西南300公里处,向西挺进。
南鸟岛,是日本最东端岛屿,位于美军主导构建的军事战略防线“第二岛链”以外。
什么概念呢?相当于辽宁舰甩掉了盯梢的日本海自之后,用这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跑遍小半个西太平洋,冲破了“第二岛链”,然后杀了个回马枪,直插日本本土方向。
而恰恰在同一天,我山东舰航母编队,突然穿越巴士海峡,从南海进入了西太。
日本自卫队这才突然发现,自己同时面临着来自两个方向的两支中国海军航母编队。
而接下来的两天,我们两支航母编队,航向直指“第二岛链”上的重要节点、美国海军重要训练基地,硫磺岛。
“硫磺岛”,军迷们都熟吧。好莱坞拍过不少二战电影,讲的都是“硫磺岛”。“硫磺岛”可是有它独特的历史意义、军事意义和战略意义。
那么大家说,这算不算“瞒天过海”和“声东击西”呢。
不好着急,这是第一个看点,我们再来看第二大看点,这个看点我总结一句话叫“飞鲨腾空逐烈日”。
这个“日”是谁,不言自明。
6月12日,今天,日本防卫省通报,说在6月7日、8日,日本海自的一架P-3C,在太平洋上空执行所谓“监视任务”时,遭到山东舰起飞的歼-15舰载战斗机“跟踪”。
在此过程中,歼-15接近到了离日机约45米距离,此外,6月8日,还在“无高度差”的情况下,从P-3C前方约900米处“横切航线”。
日本海自在通报中,声称此举“可能导致意外碰撞”,表达所谓“严重关切”。还发布了与我们海军歼-15空对空的拍摄照片。
我一看日本海自这个通报内容,我就在想,这脸皮,不薄啊。
你P-3C是什么飞机?你是反潜巡逻机,你既是用机载光电系统实施侦察、拍摄高清影像的侦察机,又是能投放声纳浮标、收集水面舰艇声纹信息、侦测水下的反潜机,你甚至还是能发射鱼雷的攻击机,你跑到我正常训练的航母编队周围附近,你这叫正常的“监视任务”吗?你显然来者不善,那我们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我能不驱离你?我肯定得驱离你。
我们再来看一看日方的通报,细品一下,几个关键词。
首先,“45米”。45米这个距离,差不多相当于P-3C和歼-15两架飞机的翼展相加。两架军机以这样的距离相互伴飞,算近吗?答案是,在正常飞行中算近,但是在空中识别、查证、驱离的场合下,还挺保守,比45米近得多的案例比比皆是。
然后,下一个关键词,“无高度差”,这个词很好理解,就是说双方飞机的高度一致,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飞行。
那么什么叫“横切航线”呢?简单来说,就是先跟目标机保持平行,增速飞到其前方一段距离,然后向对方航线压坡度,从目标机的前方切过,借此提醒或迫使对方改变航向,打个比方,有点类似于警车变道逼停违章车辆。
对于同向飞行的两架飞机而言,900米距离上的短暂航线横切,没什么危险性,基本就是提醒意义。
当然,过往经验告诉我们,日本防卫省发布的这类情况通报,总是放大对自身有利的部分、无视或弱化对自身不利的部分,造成与事实不符。
因此对于里面的细节,我们应当抱着批判的眼光辩证看待。看了之后不能全信。
就此次事件而言,即便日方通报内容中的我机行动都属实,所谓的严重关切,也不过是自作多情、大惊小怪罢了。海空之上的博弈,本身就包括飞行员技术与胆量的比拼,就像篮球场上的正常身体对抗,你如果打不起,你可以不玩,你可以不上场。
当然,美国人看着第二岛链被破、自家“小弟”吃亏,也不好袖手旁观。
所以下面,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三大看点,美军航母急出海。
就在中国海军双航母向硫磺岛附近航渡的同时,当地时间6月10日,美国海军“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低调离开日本横须贺,开始自去年11月重返日本以来的首次海上部署。
在这样一个敏感、关键的时刻,“华盛顿”号驶入西太平洋,其主要目的,还是给美国军事力量“刷存在感”。
毕竟,自二战结束以来,这块辽阔的海域,长期被海军实力冠绝全球的美国当成“后花园”。
不过,随着中国海军实力日益强大、走向深蓝的脚步愈发自信,情况正在改变。
如今,美国海军引以为傲的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已经老了,而新的“福特”级又难挑重担。此时此刻,美军总共11艘现役航母,“卡尔.文森”在中东,“尼米兹”在南海,加上刚刚出海的“华盛顿”号,也只有3艘处于活跃部署状态,实力大不如前。
而且这一次,跟辽宁舰、山东舰这次打照面的“华盛顿”号,它是想躲都躲不掉的,因为入港休整期间,它的舰载机被调到了其它地方训练,正式开始部署之前 还得先去把飞机接回来,从哪接呢?
硫磺岛,正是硫磺岛。
所以说朋友们,史上首次中国占航母数量优势的中美海军互动,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某一天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包括纪念意义。
当然了,我相信,在中美积极对话、推动关系改善的大背景下,我也毫不怀疑,这样的互动,将会是安全的,也会是专业的。就是我过去经常说的,我们在积极、稳步、不动摇的完成我们的能量释放。
正如我们海军发言人所说,辽宁舰、山东舰这次远海训练,是根据年度计划组织的例行性训练,旨在不断提高履行使命能力,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特定国家和目标。
好了,今天节目最后,老规矩,三句话。
第一句,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沿岸各方。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各自繁荣。
第二句,重庆谈判期间伟人的一句,请大家注意,谈判其中,另外这句话当中的打,放在今天也是另一种含义。
那句话就是“坚决打,打得越狠越好,打得越好获得的胜利就越大”。
第三句,军事上之所以能够以战促谈,就是因为增强军事威慑力能争取政治上的主动,通过展示坚定决心和强大战力,能让对手抛弃幻想,不敢轻举妄动,为我们创造有利条件,以军事威慑推动我们战略目标的达成。
大家看到没有,这就叫辩证法。军事行动本身跟和平谈判是一组矛盾,但是这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完成转化,这就是辩证法的运用,把优势最终转化为主动权,从而争取到更有利的谈判条件。
所以朋友们,要心怀国之大者,理解此时此刻祖国的良苦用心,服从国家的决定,国家比咱们任何人都看得远、想的细。再来体会我这两句话,“向内求稳,意味着向外突破”“以打促谈、以打促和、以斗争求和平”。
最后给大家预告一个事,明天晚上8点,我第一次在某信视频号出镜直播。之前呢,我是一直不想出镜,也不想直播,没兴趣,想当个隐形人、隐身人,现在看来隐不了身了,很难隐身了。关于直播的具体细节,我会在粉丝群告诉大家,请周知,欢迎、期待您明天晚上大驾光临,算是我们这些老朋友在线上的第一次近距离相聚。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6月12日 22:46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