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伊朗,真的暗示有核武器吗?从伊朗导弹的一个细节,再看暴风雨前的风吹草动。
当地时间6月18日,一个说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说伊朗官方媒体预告,当天晚上要干一件“让世界铭记的大事”。
经过层层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我最终发现,这个消息的源头,其实是一个不具有伊朗官方背景、也不具有正规媒体资质的自媒体账号,叫“Update News”,直译过来,叫“更新新闻”。
这个账号,在当天发布了一条图文,内容如下:
“伊朗国家电视台称,今晚,将会发生一件大事,让世界铭记伊朗几个世纪”,并配了一张伊朗国旗的图片。
经过我多方求证,伊朗国家电视台当天,其实并没有作出过这样的表态,但是你从观感上讲,这样的图文组合,极具误导性和欺骗性,因此迅速发酵传播,引发热议,以至于很多人真的认为,这是伊朗官方发布的“预告”。
而十分凑巧的是,紧接着,就在这样的氛围下,真正的伊朗官方媒体,发布了一段宣传视频。
这段视频应该是用AI做的,内容很简单:一名身着军装的伊朗军人,用手轻抚一枚带着辐射警告标志的核弹,并用波斯语、希伯来语和英语三种语言写法,配上了意味深长的一个词:“或许”。
如果将这一虚一实、一假一真的信息结合起来,就很容易给人一种判断:伊朗是不是在借此暗示,自己“或许”真的已经有核弹了呢?而且要在即将到来的这个夜晚,以某种形式向世界展示这一点,比如开展核试验,甚至直接对以色列发动核实战。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已经过去的夜晚,并没有发生诸如此类的“大事件”,至于谣言本身,究竟是来自伊朗方面的“威慑”,还是来自对手的“捧杀”,仿佛也已经没有人在意。
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大家,舆论战、心理战,也是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互联网正是其主要“战场”。面对各种谣言、假消息造成的信息污染,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具备辨别的能力,唯有事实,才能作为我们观察和分析的依据。
那么,在过去的一天当中,围绕着伊朗和以色列的军事冲突,有哪些事实值得我们去关注呢?
我总结出了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伊朗。
当地时间6月18日傍晚,一枚弹道导弹从伊朗发射升空,飞向以色列。大量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由于发射时间恰好是日落后不久,这枚导弹的尾迹和羽流,被来自地平线下的阳光照亮,恰似一柄划破夜空的利刃,呈现出了非常壮观的目视效果。与此同时,以色列特拉维夫拉响了防空警报,反导系统也开始运作,随着拦截弹发射,高空响起了多次爆炸声,随后以军官方发布通报,声称伊朗发射了“两枚弹道导弹”,其中一枚被成功拦截,另一枚则是“在途中坠落”。
听到这,估计你可能有点失望:你讲了一大堆,被击落了,有什么好说的呢?
我看,未必。
首先,近几天的交火中,伊朗每次出手,通常都会一次性发射数十枚导弹,集中打击目标,用数量塞满以色列反导系统的火力通道,提升突防率。
但是你看这一次,多角度目击视频都显示,伊朗只发射了一枚导弹,那么这就很奇怪了。
在我看来,有两种可能:
首先,这可能是一种新型导弹。
想想以色列人说,伊朗这次打的是一批两枚导弹,而目击者拍摄的视频却明显能看出只有一枚。那么就有一种可能,会不会是这枚导弹存在某些技术上的特点呢?
比如说,它可能携带了抛放式的诱饵,让以军雷达误判来袭的是两枚导弹,或者索性就是采用了分弹头设计,整流罩里有两枚弹头,再入时“一分为二”,加大对方的拦截压力。
其次,这可能是一次战术性试探。
单独发射一枚导弹,然后通过遥测跟踪、间谍观察等手段,计算从导弹发射到以色列拉响防空警报,从弹头分离到以军拦截弹发射,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在之前的攻防混战当中,这样的精准时刻往往不易观察和记录。获得数据后,再以此为参考,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
目前看来,两种可能性都不能排除。
最新消息,6月19日早上,伊朗对以色列发起了新一轮大规模导弹袭击,这次发射了20至30枚导弹,以军反导系统不光没能全部拦住,而且“漏接”很多,光特拉维夫市区就有至少4枚导弹落地,造成多栋高层建筑受损,加利利、内盖夫等其他地区也有目标被命中。
至于是新型导弹的功劳,还是战术试探的成功,还有待时间验证,但至少从结果来看,或许,伊朗已经慢慢找到了破解以色列反导体系的“密码”。
那么以上是第一个重点,而第二个重点,则是关于美军的动向。
之前的节目中我提到,美军正从海空两路往中东方向大规模增兵,但今天我要讲的关键词却是:撤出。
根据路透社6月18日的报道,两名美国官员当天表示,美军已将部分飞机和舰船从中东基地撤出,其中一名官员说,美国海军舰船已从巴林的港口撤离,与此同时,没有加固掩体保护的飞机也已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撤离。
我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因为巴林的贾法勒基地,是美国海军中央司令部,以及第五舰队司令部的驻地。
而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军事基地,拥有超过4500米长的机场跑道,驻扎上万名美军官兵。
这么一听,您可能要问了:之前不是说,美国正在积极准备下场、对伊朗开展军事行动吗?在这种背景下,美军却从地区内数一数二重要的基地撤出部分兵力,感觉不合理,难道说,是特朗普又改变了主意,准备放弃跟伊朗动武的打算吗?
我想说,并不是这么回事,从这些基地撤出兵力,更说明美国在做武力干涉伊朗的准备,因为这些基地,离伊朗太近了。
如果你看看中东地区的地图,就会发现,巴林和卡塔尔,这两个国家,就坐落在波斯湾西侧,跟伊朗隔海相望,前面说到的两个基地,完全处在伊朗西南沿岸近程战术弹道导弹的射程内。相比打击以色列需要用上数量少、成本高的中程弹道导弹,伊朗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库存数量多得多,发射平台也要灵活得多。
如果美军真的参战,那么位于巴林、卡塔尔的这些美国驻军基地,必然会首当其冲,迎来伊朗的猛烈反击。
正因如此,美军舰船才会从巴林疏散出港,相比在港内当“固定靶”,战舰到了海上,能够灵活机动规避、自由开火拦截来袭的导弹。
也正因如此,美军战机才会从卡塔尔调往更远的基地,距离越远越安全,例如位于沙特利雅得南部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这里在伊朗近程导弹的射程之外,还有更加完善的防空反导系统保护。
归根结底,这些“撤离”的行动背后,是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在做的,依然是下场打仗的准备。
种种风吹草动的迹象中,美军已经箭在弦上,只待开弓。
6月19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称,美国高级官员正在为未来几天可能对伊朗发动的打击做准备。这些“知情人士”表示,局势仍在变化,因此可能做出调整。但存在本周末实施打击的潜在计划。还透露说,部分美国联邦机构的高层领导,已开始为袭击行动做准备。
同时,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也正在为美国公民安排撤离以色列的航班和邮轮,就连使馆人员自身,也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离开以色列。
而根据此前的报道,早在6月17日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已经告诉他的高级助手,称他已批准了对伊朗的攻击计划,但暂不下达最终命令,以观察伊朗是否会放弃其核计划。
可见,美国这边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如果伊朗不主动弃核投降,美军就会下场。那么,伊朗这边呢?有可能通过放弃核计划,来换取和平吗?我觉得,基本不可能。
6月18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讲话时,就公开强调,伊朗绝不接受任何“强加的和平或战争”。他在讲话中说,伊朗绝不会对领土上遭受的任何袭击“视而不见”,伊朗军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伊朗绝不原谅以色列对伊朗领空的侵犯,以方犯下严重错误,将会受到“惩罚”。他还强调,伊朗的武装力量得到所有伊朗人的支持。
哈梅内伊还说,了解伊朗、伊朗民族及其历史的人“永远不会用威胁性的语言对这个国家讲话”,因为“伊朗民族不会投降”。美国人应该知道,任何“美国军事干预无疑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你看,伊朗方面的态度,也是十分明确的:宁可硬碰硬,也拒绝屈服于美国的军事威胁。
那么久在这样互不相让的情况下,最终,很可能就会冲突升级、走向战争。
写到最后时,我也正好看到了一则由我们外交部发布的消息,让我觉得很欣慰:
截至目前,在外交部和中国驻伊朗、以色列及周边有关国家使领馆组织协调下,已有1600余名中国公民从伊朗安全撤离,数百名中国公民从以色列撤离。外交部及有关使领馆将继续全力以赴,协助中国公民。
更多细节,明天晚上8点,我第二次出镜直播,我们不见不散。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6月19日 21:23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