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石破茂的反复与日本国运的困局。
要说清楚这个事,还得从去年,石破茂在短短40天内、两度当选首相说起。
2024年10月,日本政坛爆发“黑金丑闻”,岸田宣布辞职,自民党处于风暴中心。随后,石破茂在党内混乱中脱颖而出,头戴“清廉改革派”的光环,于10月1日出任首相,他声称:要为自民党赎罪、重建信任。
石破茂上任的第九天,就抛出了重磅手段——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以“还政于民”的姿态博取支持。这是日本战后准备时间最短的一次大选,选民甚至还没看清选票上的名字,选票就被投进票箱。
结果呢,结果非常惨烈。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没有能够获得过半席位,沦为“少数派政府”。所以到了去年的双十一,11月11日,石破茂率领内阁集体辞职。
原本大家都以为剧情就此终结。结果没有想到,几天之后,在国会首相指名的选举中,石破又以相对多数击败野田佳彦,重新上台。
所以我说,去年石破茂在短短40天内两度当选首相。
那石破茂成了什么呢?成了日本政坛上的“回锅肉”,“回锅肉”的那个味儿,就很复杂了。
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石破茂的这一次回归,靠的并不是民意,而是在野党的分裂。
尽管在野党席次增加,却理念分歧、利益不合,难以整合共推的候选人。
所以说,石破茂他凭借“最不令人讨厌”的姿态再次登顶,但他的权力根基不稳,就像沙堡。
果不其然,进入2025年后,危机四伏。
首先,就是党内逼宫不断。自民党内部对石破的不满持续升温。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打改革牌,绕过派阀分赃的机制打改革牌,触碰了既得利益。遭到麻生太郎、安倍派遗脉、岸田残部这三股势力联手,尤其是麻生一派,作为唯一没有解散的核心派阀,对石破茂直接发起“逼宫”。
其次,就是选票的反噬。7月20日参议院选举,自民、公明两党再次惨败,彻底失去参议院控制权。就连传统铁票仓的农村票源也大规模流失。高知等几个县自民党地方支部公开声明:“不换首相,就换党名。”至于为什么,一会会讲。
所以说,石破政府支持率持续跳水。根据日本时事社民调,石破茂内阁支持率已跌至20.8%。
要知道,在日本政坛,“30%是警戒线,20%以下就是下课通知”。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自此“石破茂将于8月辞职”的传言甚嚣尘上。
所以到了今天,7月23日,多家媒体爆出石破茂将辞的重磅消息,理由是党内压力与选举失败双重夹击。这条消息还登上了我们国内各大平台热榜。
但是,仅仅数小时后,石破亲自出面否认了这条消息,说:“从未讨论辞职,纯属空穴来风。”
往深层看,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今天的石破茂,脖子上套着3重绞索。今天的石破茂已经被勒得喘不过气了。
第一重,就是党内造反。今天虽然自民党宣布“去派阀化”,但实则,仍然沿袭旧逻辑的运行。刚才讲了,麻生、安倍残余力量借“整顿黑金”之名,行“权力清洗”之实。石破改革触及旧势力蛋糕,身为“非主流”,又无派系庇护,成了众矢之的。就是4个字,“用完即弃”“过河拆桥”。
第二重,源于石破茂自身,外交与经济政策的系统性失分。石破执政后,本来想缓解物价焦虑,却在美日经贸谈判当中陷入被动。
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同比下降26.7%,对美出口总额同比下滑11.4%,创三连跌。日本整体出口也连续两月下滑,上半年贸易逆差扩大至2.22万亿日元。
尽管对美贸易顺差尚存,但是日本汽车产业已经受到严重冲击。美方加征25%汽车关税,迫使日本车企压价销售、牺牲利润。
具体怎么回事,我们还是来看一看最新贸易协议的内容:
第一点,日本向美国承诺未来十年内对美直接投资达5500亿美元,重点投向芯片制造、AI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领域。
第二点,原先美方提出的25%对等关税要求,被日方压至15%,但适用于全部关键制造类产品(汽车、半导体、精密仪器)。
第三点,日本将逐步取消对美大米、玉米、牛肉等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限制,2027年之前将取消所有数量限制与进口税收壁垒。
第四点,美方则承诺不对日本汽车加征额外惩罚性关税。
石破把这四点美化成“确保准入、稳住合作”,但是你看这次美国人讲:“历史性胜利”。
因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日本向美国承诺未来十年内对美直接投资达5500亿美元,这55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三年对外投资总额,农业开放更是引发日本农协抗议,批评这是“卖国协议”。
这么一搞,农村基本盘开始松动,保守派议员私下批他“送钱外交”。而那笔两万日元的“国民支援金”,也被讽为“财政作秀”,毫无实际纾困效果。
石破茂脖子上的第三重绞索,就是信任崩塌带来的舆论浪潮。原本,石破茂以“清廉”立人设,随后,因为高官佐藤正久卷入了1.2亿日元资金丑闻,形象大跌。这样一来,“清流派”反倒成了“伪善派”,民众失望情绪迅速蔓延。
而且,就在石破茂政治权威溃散的当口,日本一个新兴极右翼势力迅速崛起,谁呢?“参政党”。
这个两年前还默默无闻的政党,如今已拥有参议院14席,以“日本优先、国体神圣”为旗号,吸引大量青年和乡村选民。请大家注意,“日本优先、国体神圣”。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石破茂,就像是一位站在舞台中央却早已忘词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喝倒彩、鼓倒掌,此起彼伏,他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拖”,把时间拖到自己下场,拖到国会休会的8月底。他甚至寄望于美日协议的最终签署,留下一笔所谓的“外交遗产”。
但问题是,他这套“拖字诀”早已被党内看透。
8月31日,成了石破茂的政治生死线:他如果不下台,可能面临党内联名逼退;如果下台,又找不到有力继任者。日本政治再次陷入“无人可用”的死循环。
如果石破在8月辞职,他将是继安倍、菅义伟、岸田之后,五年内第四位下台首相。从安倍到菅义伟、再到岸田、石破,日本政坛陷入“旋转门模式”,日本首相正在沦为一个周期性更替的公关符号。
目前,媒体预测的接任热门人选有:岸田文雄、河野太郎、林芳正、高市早苗,其中,河野太郎根基比较浅。
高市早苗属于安倍派系,对华立场强硬,亲台拜鬼;岸田属于宏池会,务实,但联美制华,有党内元老支持;林芳正,获得日本财团的青睐,善于协调。
所以说,未来如果高市早苗上台,中日之间是存在短期风险的,可能会在靖国神社、台海问题上摩擦升级,科技封锁加剧。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日本新政府也很可能为了缓解通胀,被迫放宽农产品进口限制,中国可扩大粮食、新能源出口合作,中日经贸合作迎来一个窗口期。
对于我们,有一点是肯定的,肯定会以“底线思维”强化在东海的军事存在,以经济纽带分化美日同盟。
朋友们,石破茂的24小时反复,恰似当今日本政治的缩影,当“派阀的密室交易”无法调和“全球博弈压力”和“社会撕裂之痛”,唯一的结果就是政权的更迭。
石破茂今天说“不辞”,明天说“考虑辞”,下午又说“从未打算辞”,这不是个人的反复,而是整个体制的失速。
“填坑者终成坑中人”——石破茂曾以“逆袭者”姿态登上相位,最终仍被漩涡吞噬。而下一任首相,或将面对更汹涌的暗流。
日本未来不管谁接任,在两院都不过半的执政基础上,日本政局依然摇摇欲坠。甚至不排除在野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可能。归根结底,这是一场制度性的衰败。
日本的国运,如同一艘日渐老化的船,舵手频频更换,方向模糊,风浪不止。而水手们,无论是议员还是选民早已精疲力尽。真正的问题,不是石破茂还留不留,而是:这个体制,还能不能继续载得动这个国家。
节目最后,老规矩,三句话
第一句:
“反复者,非优柔之过,乃制度之囚。”
第二句:
“国运之困,不在一人之去留,而在众人之无路。”
第三句:
“失根者飘,失道者乱,国不知所往,政必多反复。”
什么意思呢,一个没有方向的国家,自然容不下坚定的政治;而当体制本身已经失道,一切反复,都只是更深层困局的显影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这期节目的标题叫《石破茂的反复与日本国运的困局》。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7月23日 21:18 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