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同时“收刀”,并非战略性转折!90天休战,莫非特朗普要来华

终南剑客

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公布了,声明再次暂停实施相互24%的关税90天。

这个事应该怎么看呢?为什么是24%呢?为什么是斯德哥尔摩呢?为什么是90天呢?90天之后会怎么样呢?对哪些产业是利好呢?包括你看这次资本市场为什么反应比较平淡呢?难道……川普确定要来参加我们的大阅兵吗?两件事有没有关系呢?

今天节目,不太长,但都是干货,我换个方式,用大白话帮大家分析分析。抛砖引玉。

正文

倚剑终南,登高望远。

本期话题,中美“同时收刀”“再缓一口气”,其实,中美有一个共同需求。大白话解读中美“90天休战期”。

直奔主题吧。

首先,我们来看,这次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到底都谈了些什么?

一句大白话,就是说,两国把最疼的那根“钉子”又往后拔了90天,各自留了10%的“小钉子”,继续观察。虽然没有史诗级的突破,但却避免了“关税悬崖”。这是一场战术性的缓和,并非战略性的转向。

官方声明大家都能搜到,我就不重复了,下面,我把官方声明帮大家翻译成大白话,3句大白话。

第一句,“再减24%,留10%”。美方:把原准备对华加征的34%关税,先砍24%,只剩10%。我方一样,同样砍24%,也剩10%。有效期多长呢?90天,从8月12日算起。

第二句大白话,非关税措施“暂停或取消”。什么意思,比如,我们之前针对美国农产品、能源、金融等领域出台过一些非关税措施,你也可以理解成“卡脖子”限制。那么现在承诺:能停的先停,能撤的就撤,但没说全部清零,留了“必要措施”四个字。

第三句大白话,24%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拍出来,90天也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24%这个数字,是延续了5月日内瓦“各退34%里的24%”的节奏,相当于把刀最锋利的刀刃磨钝,留下钝刀继续谈判。

为什么是90天?90天休战期,并非随机设定。

美方:需要缓解通胀与选举压力。高关税推高美国CPI约1.5% ,90天,适逢2026年中期选举预热期,特朗普需要展示经济治理能力,给选民们讲一个“降关税—控物价”的故事。但是,他又不能全退,否则会被民主党扣上一个“对华软弱”帽子,于是留10%做缓冲。同时我个人有个猜测,我没有内部消息,仅仅是猜测,90天期间,特朗普可能会来我们中国。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同样有需求,我们出口增速放缓,稳外贸就是稳就业;90天窗口期可以让企业抢订单。我们不仅需要稳定外需,还需要供应链的安全,需要确保关键设备进口通道的畅通。

而且,中美双方在各自需求的同时,我认为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避免双输的这样一个僵局”。所以说,这也可以看成是中美双方在战略压力下,双方都做出了一种妥协。

那么好,下一个问题,这次为什么是在斯德哥尔摩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斯德哥尔摩是中立的第三方,气氛比华盛顿或者北京都轻松。

你看,从日内瓦,到伦敦,再到斯德哥尔摩,三个月三级跳,说明了什么?

我认为能说明中美的会谈正在走向机制化,从一个危机管控的紧急动作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常态对话的机制,三级会谈机制正在成形,因为继5月日内瓦达成“暂停90%关税”的破冰共识、6月伦敦落实框架后,斯德哥尔摩会谈完成了三个月三轮磋商的一个像“三级跳”一样的高频对话。

从中我们注意到,其实悄然之间,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姿态进行了一个调整:就是你看,美方首次公开承认“稳定的美中经贸关系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那么正是因为这种机制化对话,使中美两国这次成功避开“关税悬崖”。

那么,这90天休战期、或者叫“窗口期”,对哪些产业是利好呢?

虽然这一次没有公布详细的清单,但是我们通过综合信息不难推测。

你看,这次美方豁免的重点:科技与工业中间品,主要覆盖半导体设备、汽车零部件、机电中间品及部分化工原料,此举旨在短期内缓解美国制造业供应链成本压力。

我们这次豁免的重点在传统优势与民生领域。包括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大宗出口商品,涉及中国对美出口的约30%商品,这对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企业是利好。

所以说90天窗口期的关键价值就在于,一、贸易成本显著下降:此前中美曾经把互征关税从峰值(美方145%/中方125%)降至30%/10% 。这次冻结的24%占剩余关税大头,预计直接降低企业出口成本约15%-20% 。

所以说,我能想到的,就是一些特定的行业将迎来一个短暂复苏的契机:一、大豆贸易,因为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二、科技供应链,你比如半导体设备关税松动;三、就是对市场信心提振,无论如何,这次这个协议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降低跨国企业的避险情绪 。

那么两国普通老百姓可能能感受到什么呢?

我想一,就是价格了。部分美国车、芯片、农产品可能小幅降价;中国光伏、小家电在美国的售价也可能暂时稳住。那么二,就是投资方面,跨境电商、物流、港口、航空板块的短期情绪可能提振。三、就是留学跟旅游,如果90天内非关税限制继续松动,赴美签证、航班量大概率会继续的恢复。

但是,朋友们,我们更需要看到的就是,还是这句话,尽管这次达成共识,但这只是一场战术性的休战,并非战略性的转变。为什么?因为最核心的问题没有解决,除了我前天节目提到的最本质、最核心、最深层的问题,还有一些核心的问题没有解决,核心分歧被暂时搁置,我估计也很难解决。因为外部条件并不成熟。

你比如,美方的核心诉求,就是要求中方扩大农产品、能源采购,限制对俄伊能源进口,否则威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我方的核心立场:就是坚持能源自主采购权(“采购俄伊能源不接受外部干预”),要求美方取消芯片禁令及高科技出口管制。另外,20%的“芬太尼税”,被美方今天当成一个政治筹码,而我们就认为,本来也是,就是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内问题的一个“甩锅”行为,想把这个锅甩到中国头上。

所以说,以上这些矛盾和分歧,揭示了什么呢?揭示了今天中美双方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差异:就是美国试图把经贸议题泛化成一个地缘政治的工具,而我们今天,坚守“平等对话、尊重核心关切”的这个底线。

这些东西,我认为很难达成共识的,只是特定时期的拖延策略,这也就能解释资本市场反应平淡的原因

好了,朋友们,最后,对未来的判断来了,说的不一定对,抛砖引玉。90天之后,会怎样呢?

我推演了3个情景。

情景一:双方在日内瓦,甚至可能在新加坡,再续90天,“钝刀子拉锯”到2026年。

情景二:美国国内政治风向突变,10%也保不住;中国同步加码反制。

情景三:出现一些黑天鹅事件,你比如俄乌、中东、台海、南海,谈判直接“冻结”。因为你看,南海这两天也不平静。

我们的中锋很猛很勇敢,盖对方的帽,把我们自己的后卫都蹭上了,足以可见激烈程度。打过篮球、踢过足球、玩过竞技体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高强度对抗当中,失误在所难免,一线同志们今天太猛了,太涨士气了,作为一名曾经的带兵人,从中我看到,敢打敢拼的传统一直在,看到了血性虎气,这个话题今天我不多说,也不给一线同志们增加压力。

好了,今天我用大白话讲了这个事,不知道大家觉得讲清楚没有,对您有没有帮助。好了,今天节目最后,老规矩,三句话。

第一句,斯德哥尔摩声明标志着从“对抗升级”转向“管控分歧”,是双方务实主义的体现。但从保留10%关税、非关税措施模糊性及技术议题缺位来看,这更像是压力下的暂时妥协。 90天的价值不仅在于降低贸易摩擦成本,更在于测试双方修复战略互信的可能性。

第二句,如果想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美需要超越关税博弈,在创新规则、产能协调与危机管控机制上展现更大诚意。美国需要告别漫天要价、展现更大诚意。否则,2025年11月后的世界,仍将面临“回马枪”和“供应链割裂”的双重阴影。

第三句,我在想,90天休战期,会不会是为了给特朗普参加我们的大阅兵创造良好氛围啊。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好,关注终南剑客,为您解读最新话题。


终南剑客微信号


作者:终南剑客  2025年08月12日 21:50  陕西

2025促销:香港特价空间,最低仅需20元,可永久使用!
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